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快文资讯 >> 正文

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展播——教育科学学院董婉莹




董婉莹

以文浸润传韵新知

匠心育人“莹”造非凡



简历


董婉莹,女,汉族,198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美术学硕士,讲师。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工办副主任、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匠心传韵”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工作15年来,她师以匠心,遍植桃李,潜心为2200余名青年学子提灯引路。她先后多次获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工作者、“建党百年”优秀共产党员、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获2024年“挑战杯”创业计划赛省级银奖、第二届黑龙江特色旅游商品选拔赛铜奖。多次指导学生团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省级奖项。所带学生近三年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累计获奖60余项。


工作思路


十五年学生工作一线的坚守,她始终秉持“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奋斗者”的信念,将“以文化人赋力思政育人”的工作理念贯穿于辅导员工作始终。她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思政教育工作日常,自始至终以专业智慧与务实态度,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育人实效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活用传统文化,厚植思政底蕴


她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时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她为思想偏激的学生做“掌舵人”,为自卑内耗的学生做“强心剂”;做重度抑郁的学生的“小太阳”,当前途迷茫学生的“规划师”。工作以来,深入开展6000余次谈心谈话,为学生解决问题时她“无所不能”;学生需要帮助时,她“无时不在”。



承担学院勤工助学工作7年来,她以“解困-育人-成才-回馈”为资助育人目标,服务于2567名贫困学子。组织开展“诚信感恩,助学筑梦”等特色活动50余次。在她的精心关照下,贫困学子向阳生长。



她连续担任三届毕业年级辅导员,针对毕业生开展生涯规划,简历门诊,技能培训,面试模拟,求职技巧等就业指导,惠级378位就业困难学生,所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达到92%以上,20余名学生考取选调生,扎根基层,1160余名学生投身教育一线,积极奉献。她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学子成长成才,踏上新的征程。



她始终坚持“美育+德育”双驱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指导学院新媒体中心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的传统文化知识142条,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50余次,组织传统文化类特色班团活80余次,打造“沉浸式”的文化育人氛围,不断挖掘美育思政育人元素。



拓展文化育人路径

活用非遗技艺,强化育人阵地


她借力于学院学科专业特色,致力于将自己专业所学同本职工作相结合,创新工作形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培根”作用,以自身23年的美术专业优势,作为省艺术设计协会工艺美术分会委员,在兼任学院美术教师期间,将传统非遗文化引入课堂,精心讲授国画、剪纸、泥塑等20余项课程,累计授课达932课时,指导学生创作作品9000余幅。参与2项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先后赴重庆、杭州等地修习真丝绒花、花丝镶嵌等非遗技艺。



她凭借所掌握的10余种技艺,组建非遗研学小组和学生研学讲师团,累计开展研学50余场。既锻炼了学生讲师的师范技能,又以一种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文化精髓,感悟文化魅力。每一次研学体验都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其中“馥郁东方,香韵千年”古法合香研学中,多个学院百余名学生积极报名。有参与者在活动结束时留言:“这次活动即有趣又有益,让人乐在其中又收获满满,让我更加喜欢传统文化,希望下次再来。”她优先遴选家庭困难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帮扶贫困大学生62名,为贫困学子创收的同时,加强其专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她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匠承非遗”创新创业项目,创办“泠珑水月阁”传统手作店铺,制作手绘团扇、手工灯笼、黏土泥塑、真丝绒花等手工制品,参与各类市集活动,累计创收近6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注册营业执照并入驻学校师创空间进行孵化。作为新孵化项目,参与第十四届“挑战杯”获省级银奖,成功申报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团队文创作品“雪月丰华·丁香雅韵”系列绒花胸针,获第二届黑龙江特色旅游商品暨龙江礼物选拔赛铜奖。参加黑龙江省“创新、创意、创意、创造”工作成果展、“哈尔滨,我的青春理想城”青春市集展、“冰雪燃情、青春绽放”哈尔滨高校青年学生文化创意展等,在展会上团队的作品广受好评。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坚持以文赋能,聚焦育人实效


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坚守。她始终聚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深悟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全力开拓多元实践天地,创新实践育人形式,不仅传“道”,还要“铸魂”。她秉持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热忱,深度探寻其中的精髓要义,紧贴时代脉搏,塑造集“美、蕴、意”为一体的独特文化品牌,以新时代传统文化研学为主题,创立匠心传韵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艺术实践、社团活动及文化传承性志愿服务等为工作载体,纳入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马工程实践活动,发挥第二课堂“铸魂”作用,培养学生党、团员等成为工作室建设的骨干和主要组织,参与者,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她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校院两级美育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指导,如:在五四青年节用纸艺花卉技术呈现“五月的花海”、用非遗剪纸技艺为英雄镌刻肖像、用草木拓染技术进行文化衫创意设计、用螺钿工艺助力社区公益课程,用点翠工艺开展教师团建沙龙等;曾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助力“一起向未来,哈师大五色五育六一研学”和“牵着蜗牛进校园”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之旅公益助残活动。



当前,她正带领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养老院、区文化艺术馆、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文化推广、扶弱助残等公益活动。带领乡村留守儿童制作非遗刻纸、手工花束等社会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1项、团中央2项。相关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受到《哈尔滨日报》、冰城+,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网站的报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她将致力于引导学生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在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为人为师,是一场奔赴,更是一场修行。15年职业生涯栉风沐雨,匠心筑梦,她愿于学生心田播撒希望良种,用爱与责任谱写教育华章,以文化人,赋力思政育人,双向奔赴,匠心筑梦!



上一条:2024年最美辅导员事迹展播——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帅男 下一条:2024年最美辅导员事迹展播——地理科学学院郭昊昕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