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自然美育创新,哈师大益创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青暖社区·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在清明时节特别推出一堂别具意义的草木染蛋课程。志愿者教师带领社区居民,用大自然赋予的色彩,感受传统草木染技艺的魅力,共同度过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清明佳节。
课上,主讲人苑文嘉首先向孩子们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从趣味斗蛋讲到生命教育,用二十四节气图谱串起古今对话。随后,她详细介绍了草木染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孩子们了解到,草木染是一种环保、健康的染色方式,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在志愿者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蛋文化+草木染”创新结合,5组家庭沉浸式体验清明传统习俗,家长与儿童共同设计染色图案、操作煮染流程,在动手实践中理解节气文化内涵,实现多元文化传承。




这是文化基因的萌芽,“原来鸡蛋曾是古代孩子的‘盲盒玩具’!”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视频里战国时期的彩陶蛋形器。这是家庭记忆的存档,淘淘妈妈将染蛋装进编织篮:“这是比照片更生动的清明节纪念品。”这是可持续生活的启示,课程全程使用香菜茎、芹菜叶等厨余材料,促使思考“天然材料再利用”的可持续生活模式,做到环保意识渗透。这是科学探索的启蒙,紫甘蓝PH值变色实验激发儿童探究兴趣,助教观察到儿童自发尝试用柠檬汁/小苏打创作渐变色彩。




本次草木染蛋课程,将草木染技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破解传统工艺“仅限观摩”的困局。通过植物拓印、天然染色等环节,建立儿童“自然素材-艺术创作-科学原理”的认知闭环。以“小鸡蛋”承载“大文化”,通过“手作+科普”的双重路径,让传统技艺焕发现代活力。未来项目将持续深耕,探索文化传承与自然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助力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社区教育生态,让传统文化和志愿服务生长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