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快文资讯 >> 正文

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展播——美术学院徐爱丽


徐爱丽

心之所向擎画笔 艺路生花助梦行



徐爱丽,女,198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从事辅导员工作14年,担任77个班级2910名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近年来参与省级课题3项,获校优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区银奖,第八届黑龙江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四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铜奖等荣誉,所带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累计70余项。



徐爱丽积极践行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2349”工作模式,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志愿+专业”“实践+专业”为育人着力点,坚持立德树人全力助推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就业成才。始终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当好学生引路人”为己任。在“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精神、“行知”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艺路同德、传承红色基因,

绘就青年信仰“主色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作为一名辅导员,徐爱丽深知身上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她以基层团委、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青年团员三级理论学习框架为基础,以“艺术话筒”生动有效的讲出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补足青年精神之钙。成立“艺韵传薪”美术学院宣讲团,聚焦百年历史、创新理论、青年发展等内容开展宣讲累计60余次,涵盖学院本科生四个年级,覆盖人数达6000余人。宣讲团分别入选全国1000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与此同时,宣讲团以绘画作品为切入点还原历史事件,讲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富年轻化、趣味化。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师大美院学工”公众号为宣传主阵地,累计发布推文145篇,制作《五四专栏--青年说》、《金句打卡》等微团课视频32期,浏览量达8000余次。开展“学百年党史,绘复兴之蓝图”、“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等主题团活团课54场,不断增进学生党团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



为培根铸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她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思想。2020级中国画学生郭同学大一时胆小自卑,在徐爱丽的细心指导和鼓励下他参加了“我为英雄绘彩虹服务队”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有信仰、有担当的青年学生代表。作为服务队第5任队长,他与服务队的队员共同参与修补烈士描碑两万余字,被新华社、中国网等多家媒体采访,作为团队负责人获得第六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六届黑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等多项荣誉,成为学校第九届感动十佳大学生。



艺路同心,志愿与实践并举,

绘制青年使命“暖色调”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为发挥“志愿+专业”育人功能,她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画语”志愿服务队,连续四年在东营、哈尔滨两地孤儿院通过艺术疗愈方式帮助孤儿院孩子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重塑“自我”,以绘画疗愈自己。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了《艺术疗愈与美育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团队开设公众号—陪你着陆,以中英双语读诵绘本故事,传授绘画技巧,帮助更多小朋友认识美,发现美。以艺术专业为圆心,先后成立哈尔滨第34中学非物质文化传承--满族剪纸服务队、松花江小学“七彩课堂”、贵州支教团等12个具有辐射功能的义教课堂,受益学生达1万余人。其中爱盟社连续十年坚持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辅导功课、讲授趣味艺术课,于2016年获评为“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群体”的荣誉称号。为将艺术特色志愿服务延伸到更多有需要的群体,她三次带领学生到哈尔滨博能脑瘫儿童康复中心为脑瘫患儿训练教室墙面进行公益彩绘活动,彩绘面积共计800平方。学生在乐志、乐教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徐爱丽坚持把志愿服务精神贯穿到育人的各个角落,从小事中、从细微间影响感召学生。疫情期间,看到很多同学理发不便,她便自掏腰包购置工具,协调场所,组织会理发学生成立公益理发服务队为大家义务理发,期间理发共计120余人次,事迹被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服务队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到校外,志愿者们定期开展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义务理发行动,累计服务137人次。三年疫情,徐爱丽组织上百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2020级毕业生发送档案、毕业证、教师资格证800余份,带领30余名志愿者为218名毕业生打包邮寄1300余件行李,真正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



青年要在实践中长才干,要在实践中强技能。为积极推进“实践+专业”育人模式,组织学院近40支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足迹遍布黑龙江、陕西、河北等地,学生们以特殊的艺术绘画表现形式开展重走红色之旅、党史宣传、文化宣讲、以艺术彩绘助力乡村振兴。学院连续两年获得三下乡优秀组织奖,实践团队获得精品项目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司法警官学院联合开展美育研学活动,促进美育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美育+实践双效育人。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需要的实践育人新方式,组织开展“妙剪生花,非遗传承”剪纸大赛、美术学院“一人一勺”木雕比赛、“未来教师素质大赛”、“情绪海洋—共享疗愈创作画展”等第二课堂样板课程,指导学院共开展第二课堂活动203项,累计参与人数6.7万人次。



艺路同行,助力未来发展,

绘饰青年成长“新色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的动能,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是徐爱丽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一直关注的。她组建35支学生团队参与学校创意市集、“SHOW 文创市集”、冰雪大世界研学等校内外创新创业项目。我院13支团队入选我校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团队。以全国大赛为平台,组织、指导学生申报“互联网+”国创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项目395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省级银奖5人、铜奖 7人,挑战杯铜奖1人。



为促就业、保就业、实现学生就好业、就好业,她多项举措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内驱力,加强校企合作,全力开拓岗位资源。开展就业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学生就业难点、痛点,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消除就业阻力,提升高质量就业。建立“考研帮”,邀请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介绍经验、做专业辅导,所带学生考研率较往届提高了百分之四十。



其中有6人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3人考取华中师大研究生。她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累计筛选有效信息1051条,推荐岗位1500个,其中185人通过信息实现就业。她积极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搭建自主创业平台,所带学生中创业占就业比率近百分之二十。20届美术学张同学在徐爱丽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立家具工作室,他的设计入围“红点奖”、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手工木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内的多家媒体对他进行过采访。20级绘画专业的候同学开办的幼儿绘画教育机构已成为全国连锁的培训机构。



工作14年,徐爱丽躬耕教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辅导员的真正内涵,她的言行影响了许多学生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其中239人到基层、一线成为特岗教师、边远地区教师,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光发热。2名学生加入研究生支教团,赴鸡东、新疆开展支教工作。有四名学生已经加入辅导员的队伍里,其中20级国画专业的冯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农大辅导员,当成为辅导员的那一天她激动向徐爱丽报喜:“老师,我终于成为一名辅导员了,老师,我把你写进了我的自我介绍里,“选择这份职业是我受到了我本科期间辅导员的影响,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态度,让我对这份职业向往,我也想向我的辅导员一样,用光点亮我的学生。”



14年的辅导员生涯,于她而言,是一段向阳而生的历程,更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她以爱为笔,以心为墨,助力学生描绘关于成长和梦想的画卷。她坚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情感” 的事业干得“有情怀”,把学生的“每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未来她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对辅导员事业的热爱,化作为学生提灯引路的动力,以全部的热血投身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事业中。



上一条: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展播——音乐学院刘建鹏 下一条: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展播——教育科学学院赵五洲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