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推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3月28日,黑龙江省第二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哈尔滨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走进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基地”和“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基地”,并开展以“黑土地上的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移动的思政课”宣讲活动。

以红色资源为纽带 构建教育共同体
挂牌仪式上,工作室主持人刘倩表示:“黑龙江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热土,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片黑土地的血脉。我们希望通过校地共建,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红色育人资源下沉到中小学,打通学段壁垒,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哈尔滨新区第六小学党委副书记李博在致辞中强调:“此次合作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我们将依托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专业力量,共同探索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红色育人新模式。”

移动展览进校园 精神谱系润童心
活动现场,工作室精心策划的“黑土地上的红色精神”移动展览成为焦点。展览以龙江四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线,通过图文展板、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再现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故事。身着红马甲的学生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寒地水稻之父”的徐一戎将北大荒从“种稻禁区”变为“中华大粮仓”、鄂伦春族同胞与东北抗联战士并肩战斗的故事,小学生们听得入神,不时在“精神传承留言墙”上写下感悟。

大中小学协同 育人模式再创新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理念:工作室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学生结成“红心伙伴”,共同参与“红色故事我来讲”“精神图谱共绘制”等实践环节;双方还联合发布《红色基因传承行动计划》,未来将通过开发“行走的思政课”研学路线、组建“红领巾宣讲团”、开展“红色文化节”志愿服务等,形成常态化育人机制。

扎根龙江大地 培育时代新人
作为哈尔滨师范大学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辅导员工作室,团队始终立足龙江红色资源“富矿”,已构建起“高校引领、区域联动、学段贯通”的实践体系。此次共建是工作室辐射基础教育的重要突破,未来将继续深化“红色资源课程化、红色教育场景化、红色传承社会化”路径,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龙江智慧。
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需强化资源整合与学段衔接,哈师大红色基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正是对新时代育人要求的积极响应,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