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女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丰富女大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哈尔滨师范大学师蕴新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于3月24日举办“春阳暖处绒球绽,巧手翻时秀色生”手工春日绣球活动,工作室成员金宇茜、彭琳、魏钰以及工作室学生代表参加。

春分天地色,入府颂青绿。春分,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震泽长语·象纬》载“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春日绣球,秀色生辉。绣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承载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在春分这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在绣球的花海中,让心灵与自然共舞。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活动伊始,主持人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经典记载为引,带领同学们穿越千年时光,探寻春分 “玄鸟至、雷乃发声” 的物候密码。当《震泽长语》中“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的智慧箴言在耳畔回响,彩色扭扭棒与传统绣球的奇妙碰撞,已然勾勒出“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文化传承脉络。

春分至,绣球开,巧手织,春意来。在 “材料百宝箱”的琳琅满目间,同学们化身 “东方美学匠人”。主持人现场展示“螺旋缠绕法”,将五彩扭扭棒幻化为灵动的花瓣;经验丰富的学生主动分享技巧,新手们则专注尝试,大家互相协作调整造型,精心粘贴流苏装饰。活动现场,“梅花桩”造型的立体绣球层出不穷,原本朴素的材料化作一簇簇色彩斑斓的绣球花束,有的清新雅致,有的俏皮灵动,春日的生机在创作中悄然绽放,传统技艺在师大青年手中焕发新生。




指尖翻飞,扭棒生花。参与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扭扭棒不仅是创作工具,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这场持续90分钟的文化盛宴,让我校女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触摸文化温度,在创新表达中激活传统基因,为 “基层组织创新年”写下生动注脚。






春阳暖处绒球绽,巧手翻时秀色生。扭棒轻捻,织就的是春日的绚烂,亦是青年与文化的对话。哈尔滨师范大学师蕴新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旨在通过这场“指尖生花”的春日聚会,增强基层组织的创新力和凝聚力,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作为新时代青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我们的责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