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丛福/文)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动我校资助育人高质量发展,提升辅导员队伍相关专业水平,融合资助与育人目标,培养受助学生励志感恩、自立自强等品格,促进其全面发展。7月7日上午,2025年新入职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内训班(第七期)第三讲在崇师楼A102辅导员之家举行,邀请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副部(处)长刘海龙担任主讲嘉宾。


会议现场
刘海龙以《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与资助政策解读》为题,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各级各类资助方式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详细介绍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多层次资助体系。刘海龙指出,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应着力于: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资助工作作为育人工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将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道德引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高校应积极开展励志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二要始终坚持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通过完善各项资助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心理上、思想上、经济上的全面解困,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动资助与育人深度融合,让受助学生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懂得感恩、积极回馈社会。三要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坚决守好底线红线。严格执行“七要”“八不准”的工作规范,做到评审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资助资金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同时严禁任何违规操作,杜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等行为。只有实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执行过程不走样、不打折扣,切实维护资助政策的严肃性,让国家的资助阳光普照每一位学子。
讲座结束后,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落实“资助育人”理念,紧密融合经济助困与思想育人。通过进一步优化资助体系,加快推动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融合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与精神激励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目标在于助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主讲人简介

刘海龙,男,1976年生人,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副部(处)长,分管学生资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曾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参加人),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多次被学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员心得

通过参加本次内训班第三讲,我对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刘海龙老师全面系统地解读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多层次资助体系,使我认识到资助不仅是“解困”的手段,更是“育人”的过程。特别是“资助育人”理念的强调,让我深刻体会到将经济帮扶与思想引导、道德培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今后,我将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严守工作底线,确保资助政策公平、公正、公开落实到位。同时注重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感恩回馈的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把资助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温度与成效。

通过聆听刘海龙老师《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与资助政策解读》的主题讲座,我对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刘老师全面的为我们讲解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如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参军入伍、省级公费师范生等政策的申报流程条件,具体金额。为我们今后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未来我将继续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努力提高精准资助、资助育人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流程透明公正。以制度为基、精准为要、育人为本,既做政策的“执行者”,更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通过聆听了刘海龙老师关于《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与资助政策解读》主题讲座后,我对国家的资助政策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刘海龙老师在讲座上详细解读了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元资助形式,让我深刻意识到资助工作不仅是经济帮扶,更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在未来工作中,我要深入学习政策细节,确保信息传递无偏差,主动摸排学生需求,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帮助他们用好资助资源。并且在资助过程中融入励志教育,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分享会、志愿服务等活动,让资助成为成长的动力而非负担。资助工作需要爱心与细心,我会以讲座内容为指引,把政策温度切实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

通过聆听刘海龙老师关于《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与资助政策解读》的主题讲座,我对高校辅导员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刘老师从"奖、助、贷、勤、免、补"六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国家、黑龙江省及学校三级资助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特别是对资助评定标准、申请程序、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我深刻体会到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任务,更是一份育人使命。我们要始终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在工作中坚持"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