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快文资讯 >> 正文

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事迹展播——传媒学院佘岫音



佘岫音

跬步千里万丈光,矢志育人赤子心



佘岫音,汉族,199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艺术学硕士,讲师。现任传媒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教师;曾获“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哈尔滨师范大学辅导员工作优秀典型案例、优秀共青团干部、就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校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篇。

坚持政治引领与价值导向相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团员参与志愿服务,创建网络育人平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路径。她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养成等方面,采用“点面结合、新媒覆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

思政引领的旗帜之光


发挥思政教育“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绘就学生精神底色,利用专长,潜心研究,专心备课,开设了《中国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创新》课程。一年来,课程课时累计达到64课时,参与人数150余人。在课堂上,她将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增长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



同时,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形式与内容,塑造学生主流价值体系。组织开展了“12·9红色歌曲传唱”活动。党课,开展“引经典·学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特色党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弟子规》、红色诗词诵读、座谈沙龙的形式,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

利用学院团学矩阵,带领学生沉浸式理论学习,着力打造《小媒领学》、《青年团学》、《微团课》三个品牌新媒。从文案选择到视频编辑、创作,促进学生在实操中深刻体会、领悟学习。

通过学生沉浸式自主完成理论学习,全年累计参与学生500余人次。



做青年学生责任担当

志愿服务的星火之光


她作为学院青协负责人,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行动诠释爱心,用奉献传递温情。

她积极宣传助力支持2025年亚冬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招募报名450余人,并成功为亚冬会输送志愿者57人,该队伍为我校服务人数最多,服务岗位最全,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团队。其岗位涉及到引导员、升旗手、接待员、讲解员、体育展示、宣传等多个服务领域。




策划并组织学生参与“我的师大我代言”“服务社会专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这些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志愿者们深入基层,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三年间,相继走进延寿县、长吉岗村、大堡村等多个乡村,共计参与服务200余人次。在新媒体助农直播、农耕帮扶、乡村支教及为乡民文艺汇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优秀服务团队和先进个人等奖项。




三年时间,3186个小时,带领学生进行了34次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开展26次走进“燎原启智课堂”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在学校开展50余次爱校如家志愿活动。她多年来带领青年学生扎扎实实的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在她的感召和带动下,在她不长的职业生涯里多名学子加入了志愿支教队伍。23届邓同学在阿勒泰支教。23届林同学在黑龙江省鸡东县支教。23届赵同学在云南省保山县支教。


做青年学生沐光而行

报效祖国的启航之光


“在细微处作为,在暖心处服务,在需求处补位”,是她对就业工作的理念,多措并举,为学生择业、就业助推“最后一公里”。

她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首创“现场直播+转播”的形式,亲自奔波于各大招聘会现场,通过直播连线、录制采访、微信群内实时共享等方式,将学生与招聘会有效连接。她成为了那个为学生们现场解读企业信息、传递就业资讯的“主播”,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能精准对接适合自己的岗位。学生有问题,现场直接解答;招聘方有合适岗位,现场直接连线。




她亲手批改了520名学生的应聘简历,逐一分析就业方向,并利用微信平台与这520名学生建立一对一联系,实时更新就业动态,结合校友资源、校企合作、教师人脉及国家政策,提供个性化指导。



她先后走访招聘会十余场,坚持走到招聘一线,了解现场需求,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引荐学生与2家官媒、3家国企、42家民营企,进行面试。举办多场就业宣讲参与人数超过1000多名,为他们的职业道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她深知,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必须拓宽思路,创新模式。积极联系优秀毕业校友,开发新渠道成为了她的新思路。她成功联系到优秀毕业生齐同学,利用其优质媒体账号“嗨!齐同学”,3名学生借此被企业录用。

此外,为助力本科生考研,她积极协调教室,开设考研自习室,并利用微信群实时更新教室使用情况,为有需求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空间。


做青年学生追光而遇

心灵摆渡的暖阳之光



心理健康教育是她作为辅导员职责矩阵中核心要务之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学生杞某,来自于云南大山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初中寄宿求学,重度抑郁。2021年,疫情封校间,杞某病情发作,割腕轻生。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迅速将以已大量失血的杞某送往森工医院进行救治。获救后,杞某求生意识极弱。杞某家长不到校接其返乡治疗。连续看护和陪伴了四天四夜后,学院决定将其护送回云南。中途转机期间,杞某再次发病,将自己锁在机场洗手间内。一门之隔是她对辅导员担当的理解和升华。杞某安全到家后。此时距离佘岫音上次休息已过去了59个小时。而临别时的那次拥抱,也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致力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种子。



经历了磨砺后的她更加重视心理危机学生的关爱和危机的干预,接手新的学生后先后组织了10余场团队心理辅导,并对测评异常学生进行细致的分级、分类、建档、跟踪、疏导、干预,守住学生安全底线。



《跬步千里万丈高,矢志育人赤子心》,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她必将永保赤子心,在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道路上,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

上一条: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事迹展播——经济与管理学院康振超 下一条: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事迹展播——传媒学院于曜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